各行各业女性都强 | 陈薇少将

就业大队  煎茶小组  2020-04-05 19:57:17

编辑:潇潇

排版:hurrah

特别感谢:paper,北风儿,朝酒


狙击非典、研发埃博拉疫苗、带领中国炭疽化武防御领先全世界,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陈薇少将再上疫情一线!



01. “生物危害防控”领头人



正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陈薇少将告诉记者,他们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这是该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陈薇是“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2015年7月,陈薇晋升少将军衔。2019年顺利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也被视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



陈薇出生于1966年, 1988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浙大化学系老师看陈薇十分勤奋用功,把唯一保送去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读研究生的机会给了她,她们怎么样也没有想到,这一送,不仅送出个女硕士,还送出个专]研究防御生化武器的女将军。


硕士毕业的陈薇本来已经签约了深圳的一家生物公司,但是在去军科院买抗体的时候,她发现这里的实验条件居然比清华大学还要好,并且还是从事生化武器防御研究。因为对于科研的爱好,陈薇主动找到军科院,要求从军。



02. 17年前,抗击SARS



17年前,她们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这个成果还曾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3年2月12日,担任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主任陈薇和同事南下广州采集“非典”标本,一起攻关,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这是非典的元凶。因为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起来,陈薇强忍负压缺氧的工作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


她还要隐忍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辛酸。丈夫和4岁半的儿子只能从电视节目中看到陈薇,他们已经100多天没有见面。终于,陈薇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先证实她们正在研究的一种乙肝干扰素IFN-ω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对非典的元凶一变异冠状病毒有杀灭作用,陈薇完成了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万名防范一线的医护人员的临床研究,这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03. 重组埃博拉疫苗



她还牵头研发了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也是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并完成Ⅰ期临床,证明安全和良好的免疫原性。



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相关科研论文在12月23日凌晨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赴汶川灾区防疫



除了这两项广为人知的贡献外,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陈薇还组织编写了《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3万多字的《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并赴灾区一线进行防疫工作。当年7月,又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领队员进驻20个主要场馆,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可以说一直从事在生化防御第一线。


插图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文参考《中国首席生化武防御专家陈薇少将参与武汉战疫